欢迎来到 公司注册财税法一站式代办公司服务平台!

企业设立到运营的一站式服务签订一揽子服务协议,从工商到税务等一系列的代理服务

专注工商财税一站式服务
省钱省心 专业高效 一对一服务 安全保密

什么是统计核算?

来源:www.12366taxvip.com   时间:2024-06-10 11:18   点击:23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什么是统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为作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会计核算往往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目的是增强法律规定的适应性。 岗位职责:

1、负责编制公司年度、季、月度销售统计报表。

2、负责计费报表填报;

3、负责各项业务收入及成本费用审核、结算等工作; 任职要求: 1、财务、统计类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2、两年以上统计核算经验; 3、为人踏实、认真、责任心强;

4、具有客服管理经验优先。

二、如何建立核算制度

建立财务核算制度,除了常现方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撤销单位账户,设立会计核算账户。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各单位分户,实行“统一管理,分户核算”,由财政局和区县人民银行负责统一办理销户和存款余额划转手续。

2、会计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管理。纳入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统一保管、编目、立卷、归档。

3、取消单位会计机构,实施报账员制度。单位撤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专职报账员,负责向核算中心申请支款、经办单位财务收支具体业务。核算中心根据单位业务量的大小,分别核发了备用金,用于报账员支付单位零星费用。

4、办理工资直发。核算中心在对财政供养人员及工资标准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实施工资统发,核算中心为每位干部职工在银行设立工资账户,按月将审核后的工资打入工资卡。

5、统一财务公开。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向有关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并统一办理财务公开。

另外就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其实除了遵章守纪,没有好与更好之分,适合当下的才是最好的。

三、工资核算制度

工资核算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员工的工资计算和发放,对于企业和员工都具有重大意义。一个合理、公正、透明的工资核算制度不仅可以维护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 工资核算制度的重要性

工资核算制度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工资进行计算、核算、发放和管理的制度。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员工权益:一个完善的工资核算制度可以确保员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激励员工积极性:合理的工资核算制度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更加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 规范企业管理:工资核算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工资管理,减少人为错误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 提升企业竞争力:一个公正、透明、合理的工资核算制度可以为企业赢得员工的信任和认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工资核算制度的内容

一个完善的工资核算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 薪资计算基准:明确薪资计算的基准,例如按小时计算还是按月计算,薪资等级的划分等。
  • 工资组成:明确工资的组成部分,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等。
  • 效益考核标准:设定衡量员工绩效的考核标准,使员工的绩效与工资挂钩。
  • 工资核算周期:确定工资核算的周期,例如每月发放还是每两个月发放。
  • 工资发放方式:明确工资的发放方式,例如通过银行转账还是现金支付。
  • 工资核算流程:规定工资核算的具体流程,包括数据采集、计算核对、审批和发放。

3. 制定工资核算制度的注意事项

制定工资核算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合法合规:工资核算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确保合法合规。
  • 公正透明:工资核算制度应公正透明,员工应能够清楚地了解工资的计算方式和发放标准。
  • 灵活变通:工资核算制度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职位、不同绩效的差异。
  • 及时准确:工资核算制度应确保工资的计算、核对和发放及时准确,避免延误和错误。
  • 多方参与:制定工资核算制度时,应征求员工和管理层的意见,增加制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4. 工资核算制度的优化与改进

为了保持工资核算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企业应定期对工资核算制度进行优化与改进:

  • 及时调整薪资标准: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薪资计算的基准和工资组成。
  • 完善绩效考核: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标准,使绩效与工资挂钩更加科学合理。
  • 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加强对工资核算过程中数据的管理和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引入科技手段: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工资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使用工资核算软件。
  • 持续培训与沟通:定期对员工进行工资核算制度的培训,并与员工进行沟通,收集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5. 工资核算制度的好处

一个健全的工资核算制度能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

  • 提高员工满意度:公正、透明的工资核算制度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 减少纠纷与矛盾:工资核算制度的规范性和透明性可以减少员工与企业之间因工资问题引发的纠纷与矛盾。
  • 提高员工稳定性:合理的工资核算制度可以增加员工的福利感和稳定性,减少员工流失率。
  • 提升企业形象:一个合理、公正、透明的工资核算制度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 增强团队凝聚力:公平公正的工资核算制度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综上所述,一个合理、公正、透明的工资核算制度对于企业和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核算制度,并不断优化和改进,以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四、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谁范围最大?

业务核算比统计核算的范围大。因为业务核算包括企业所有业务,如统计,财务,技术,生产等方面。统计核算单一,是业务核算的基础。

五、财务核算制度是什么?

会计核算制度是对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操作原则和方法作出的规定。它使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六、企业采用哪种核算制度?

依据公司法成立的企业,因其组织形式不同而应当采用不同的核算形式。

首先,独立法人企业应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以它应当是独立核算的经济主体。它依法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在税务、银行及其他部门有自己独立的税号、账户、组织代码等;

其次,非法人企业作为分支机构,不具备对外独履行法律义务和责任。

七、企业产品核算制度内容?

企业应当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产量,质量,工时,设备利用,存货的消耗,收发,领退,转移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毁损等,都应当及时做好完整的原始记录。

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进出消耗,都应当做到手续齐全,计量准确,并制定和修订票材料,能源等物资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

八、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统计核算的区别是什么?

会计核算就广泛一些,需要的专业知识多一些,一些有关于财务所有知识的核算,比如成本费用收入啊,都算在内的.业务核算就不明确了,如果是销售的企业,业务量核算也是一种核算,有的可以说跟本不涉及财务知识的.统计核算呢,就是统计数量的一种方法,专项的,也许专项统计收入,每天销售多少,就可以称统计核算.

九、会计核算与业务核算,统计核算相比有哪些特点?

会计核算与业务核算,统计核算相比有以下特点:

1. 目的不同: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记录和计算企业的经济活动,编制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更注重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经营效率的掌控,在运营管理中发挥更直接的作用。

2. 应用范围不同:会计核算的应用范围是财务方面的管理,主要为企业的股东、主管部门、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则更注重业务和生产流程,在生产管理、资源调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3. 取得资料和处理方式不同:会计核算以金钱发生额为基础,要求所有资料的准确度和完整性,并通过资料记录、分类、加工与汇总,确保准确合法的数据计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则更注重实务操作流程的体现,在流程控制和数据分析上更灵活、更实时。

4. 时间跨度不同:会计核算通常处理的都是历史信息(如月报、季报、年报等),主要反映过去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而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则更注重事实的实时反映,关注的是目前和未来经济效益的预测和规划。

总的来说,虽然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它们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处理方法不同,同时需要企业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精细实施和呈现。

十、统计制度有哪些?

统计制度的类型

 1、统计管理体制

  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政府统计工作的体系和制度,表现为国家对政府统计组织与管理结构中各层次、各部分之间隶属关系、职责范围、管理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规定。

  统计管理体制从横向观察中央各部门之间的统计分工可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从纵向观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统计关系,可分为高度集中,垂直领导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彼此独立,相互协作型三种。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内设立了统计处,负责规划全国的财经统计工作。1952年,我国成立国家统计局,领导全国的统计工作。从那时起,国家建立了由国家统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市、县、区统计局等组成的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大中型企业内设立的专业统计机构,它们共同承担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其突出特点是,各级统计部门受上级统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这就基本上保证了各级政府管理决策及社会各方面对统计资料的需求。目前,我国所有的官方统计数据一律由政府统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搜集,由各级政府统计局公布,较好地保证了各种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协调统一。

  2、统计调查制度

  统计调查制度是狭义的统计制度,仅指统计调查阶段所应遵守的技术规范。

  新中国的统计调查制度是从1950年开始的。1950年3月在中财委统计总处的领导下,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此后,全国各种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先后建立起来,而且多是定期报表,如《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运输邮电统计报表制度》、《物资统计报表制度》、《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制度》、《贸易统计报表制度》、《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文教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和各项专门调查等。

  在新中国统计调查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期滥发统计报表就是其中的一例。据统计,那时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共印发各种统计表格34,993种。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思考统计制度的改革问题,从统计队伍来说,政府统计部门重新组建了农调队,成立了城调队,20世纪90年代又成立了企调队。从调查方法制度上来讲,过去实行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已不能满足经济改革开放对统计的要求,必需进行改革。以定期普查和抽样调查为主、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是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的基本特征。调查方法制度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不断改革和完善的。除了政府统计系统的调查以外,非政府统计部门组织的各种市场调查业务,在各类市场调查公司的运作下,正逐步兴旺起来。可以预期,我国的民间统计机构和统计业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成为政府统计的重要补充,同时,各类市场调查机构在行业自律的基础上,也须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3、统计法制

  统计法制是保证统计工作依法进行,保证统计资料及时、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现实的必要手段。

  中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统计文件是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东北统计报告暂行规定》。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以命令的形式公布了《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它为在全国有组织、有领导地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科学的统计工作铺平了道路,并对以后的统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4年,在治理滥发统计表的基础上,颁发了《关于制定及审批调查统计报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调查统计报表制订送审的几项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统计报表制度。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要求在领导上、业务上、组织上加强统计工作,同一切虚报、瞒报统计数字的违法行为作斗争。1963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统计工作试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统计法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83年1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正式公布,并于1984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我国统计史上第一部正式法规,该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统计工作真正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Copyright © 纳税服务

滇ICP备2021006107号-31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